![]() |
家庭做投保規劃的時候,重疾險的保額建議做到家庭年收入的3倍以上。
每個高端醫療險供應商都會部署自身的醫療網絡,在網絡內幫助客戶做住院的安排和協調,提供直付和個性化服務。
前幾天,我母親接到一個電話,電話那頭說起,那個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阿姨得了大腸癌,已經到了終末期的狀態。
叔叔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,孩子還在念高中,他們輾轉了好幾家醫院,甚至拜訪了上海市著名的質子重離子醫院,情況都不容樂觀,最後上海市中山醫院的醫生建議他們赴日治療,因為日本有更加優良和先進的治療技術。
為了最後的希望,一家人踏上了赴日治療的道路。
然而事情遠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簡單,去日本治療需要找到專業的中介去對接日本的醫院,辦理各項手續,僅僅中介費用就要15萬之多,而中介費只是一切的開始,醫療中介還收了10萬作為治療的押金。
25萬的儲蓄在治療沒有開始之前就花掉了。
到那裏以後,假設不進行治療,每日的花費在3000人民幣左右,而如果進行治療,費用就無法計算了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錢似乎沒那麽重要,而在這個時候,錢就是命,燒錢就是維持希望的唯一方法。
在日本有一項國內沒有的凝膠技術,據我叔叔口述,就是用一種特殊的凝膠打到腫瘤的周圍,將整個腫瘤包裹起來,後續的放療會更加精準並且不傷害到周圍的肌體。
而在大腸這個時刻在變化的位置,凝膠時常會發生脫落,一旦脫落又需要重新打,這一來一回又是幾萬的花費。
![]() |
面對這樣的巨額支出,即使是一個中產家庭也會瞬間掏空。中產家庭可能是現在這個時代最脆弱的那一群人,那我們怎麽用保障產品來保護我們的資產不被這些風險吞沒呢?或者什麽類型的產品最適合來解決這些問題呢?
我建議考慮兩個板塊:
重疾險
高端醫療(或者海外重癥醫療)
重疾險
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大家最最熟悉的重疾險,如果達到了重疾險的理賠定標準就會一次性給付一筆保額給投保人。這筆錢可以用來治療疾病、墊付醫療費用、也可以用來補償收入損失,作為康復療養費用。
如果說阿姨的一家備有高額的重疾險,那就不需要擔心高昂的中介和醫療費了,叔叔也可以安心的請一個長假去異國陪伴。
錢有時候就是人的底氣。
而根據2017年度的調查顯示,即使配有重疾險的人群中,58.33%的人的保額嚴重不足,只有區區5萬不到,連達到10萬、20萬的人都鳳毛麟角。保額的不足導致了很多家庭即使買了保險,在理賠的過程中保險也起不到真正的保障作用,因為真的是杯水車薪。
![]() |
高端醫療險
高端醫療險對於很多中國家庭還很的陌生,不過在歐美國家卻是已經非常普及了。
很多人以為高端醫療險僅僅能解決高昂的醫療費用的問題,實際上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醫療費用的解決方案,更是一體化的醫療服務,其中就包括醫療中介的作用。
每個高端醫療險供應商都會部署自身的醫療網絡,在網絡內幫助客戶做住院的安排和協調,提供直付和個性化服務。
![]() |
去國外做治療,直接在醫療網絡內做安排,不需要付高昂的中介費用,甚至還可以報銷來回醫療必須的機票費用。
治療期間,所有的治療費用皆可直付,不需要擔心醫療費帶來的生活壓力。住院環境可以選擇寬敞舒心的公立醫院國際部或者私立醫院,免去了擠在八人一間的公立醫院的困擾。
治療後,不需要進行繁雜的事後報銷流程,所有的費用由保險公司和醫院直接結算。
假設高端醫療對於家庭的經濟壓力過大,可以退而求其次,選擇海外重癥醫療。雖然限制了只有得相應的重疾才能進行海外醫療,但是相對而言保費非常優惠,是個不錯的備選產品。
最後
我想說,很多時候我會慶幸我們是幸運的一群人。
健康是最最最不可多得的財富,我們去選擇健康險產品,並不是認為我們就一定會得某種疾病,而是在某一天我們陷入困境的時候,能夠給我們一個自由選擇的權力,給我們一個希望去渡過重重難關。
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:功夫財經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和訊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